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

圖像描繪自殺謀殺案情 動新聞逼真學者憂模仿

明報
A16  |   教育     2009-12-24

圖像描繪自殺謀殺案情 動新聞逼真學者憂模仿    

【明報專訊】平面新聞的發展逐漸走向立體,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學者擔心,以動畫表達新聞的手法將事件發生經過描述得更繪形繪聲,特別是自殺或嚴重罪行如謀殺等,容易引起讀者模仿,故對這種報道手法的日後發展存憂慮;香港報業評議會則認為,文字及影像的報道手法都應以真確為依歸,亦要兼顧圖像對青少年可能造成的影響。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表示,留意到本地傳媒有走向「平面新聞電視化」的傾向,其中《蘋果日報》網上版的動新聞將事件經過描繪逼真,甚至將沒有人目擊到的過程以動畫呈現,她擔心引發市民仿效當中的內容

無表達自殺者跳樓前考慮

她舉例說: 「除了當事人,沒有人知道一個人跳樓自殺前後的情况,動畫卻可以將一個人由寫遺書到跳出窗的過程,繪形繪聲地刻畫出來,而事實上自殺者跳樓前一刻多有考慮,但動畫表達的多似是不經考慮地一躍而下。」她擔心,有關的自殺情節或成為其他人的模仿樣版。

香港報業評議會主席、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座教授陳韜文表示,以動畫重現事件的過程,可增加逼真度,但處理的標準與處理文字報道一樣,表達的必須是真實情况,他認為,愈要在畫像表達事件的細節,就要更深入研究事件,「如果只是想當然的部分,在圖像上都應該表達到是想像部分。他又指出,畫像表達的畫面同時要顧及對青少年的影響。

他舉例,早前廣東番禺發生的輻射事故,一般文字描述較難理解,有圖像解釋就可更清晰,他認為圖像是表達新聞的其中一種手法,但不能逾越基本標準,如不能失真、過於煽情、暴力、令人嘔心及不雅等。他又指出,如事件過程未得到完全確定,又涉及暴力等成分,以畫像表達則「走得太快」。

事件未確定畫像表達「走得太快」

就本報在10 多宗動新聞報道中發現,部分打架過程或賊人打劫經過的描繪較細緻,並配以旁白描繪過程以及當事人的「對白」。

以一宗母親企圖與女兒一同自殺的事件為例,畫像就加入了該母親說「阿女不如我們一起死」,但部分片段則會有旁白說明是「估計」場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