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藥物毒品定分界

明報
D16  |   通通識  |   新聞?定格  |   By 陳業輝 黃郁文     2010-01-22

藥物毒品定分界   

新聞定格

取材時事新聞及城中熱話,因應通識教學議題,每月推出系列教材,為教與學提供多角度、跨單元的探討焦點「向毒品說不」這句話在政府禁毒宣傳中時有聽聞,吸毒的禍害更是老生常談,但如何界定「毒品」和「藥物」?例如咳藥水有治咳功效,但被濫用會令服用者上癮,做成嚴重副作用,究竟藥物和毒品的界線在哪?文:陳業輝、黃郁文圖:資料圖片 

定名危害毒品有效定界線

禁毒常務委員會戒毒治療及康復小組委員會主席張建良是精神科醫生,他指出,「軟性毒品」(softdrugs)易名為「危害精神毒品」(drugaddiction)是一個正確的行動。他表示,政府初期使用「軟性」兩字,令人有「不會太傷、不會上癮」的錯覺,覺得是一種玩意,就像softdrinks(飲料)一樣。

2008年起,政府將「軟性毒品」易名為「精神科藥物」。張建良指出,這名稱衍生一個問題:「一些精神病患者不肯服藥,因為他們服的藥也叫『精神科藥物』。」後來定名為「危害精神毒品」,就很有效地定下了藥品和毒品的界線。張建良認為以前的叫法「濫藥」低估了事件的嚴重程度。

張建良指出,新一代毒品如K仔等混入很多包括是化工原料的雜質,這些毒品會擾亂腦分泌,引致幻覺、抑鬱等,「這些新型毒品會令大腦受損,長遠會令腦部的化學作用失衡,如果接受腦掃描,就會發現有區域不正常」。他又表示,新型毒品的影響不似白粉那麼快浮現,潛伏期較長,約3至4年。

按保安局禁毒處的定義,「吸食毒品」是指曾經服食危害或可能危害身體、精神健康、或其家庭和社會關係的物質,不論服食次數,而劑量或服食期超過正常治療劑量或服食期。酒精及煙草則不列作毒品。

高濃度咳藥水須醫生處方

以咳藥水為例,其主要成分為可待因,根據《危險藥物條例》,可待因屬於危險藥物。不過,由於咳藥水具有醫藥效用,因此政府當局從濃度着手限制銷售。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如可待因濃度介乎0.1%至0.2%,市民須留下姓名、地址和身分證號碼才能購買;可待因濃度超過0.2%的咳藥水,市民則須醫生處方才能購買;濃度高於0.5%的則被視為毒品。但早前有報道指出,有青少年不用出示證明文件便可到藥房買到咳藥水,法例執行效力成疑。

破解吸毒謬誤

謬誤一:吸毒可以減肥?

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石丹理於2009年9月8日表示,09年上半年被呈報的21歲以下女性首次吸毒人數急增19.3%至488人。他指出,女性吸毒人數增加是由於不少女性能容易獲得免費毒品,有部分更誤信吸食冰毒可以減肥。

其實吸毒不單不能美容瘦身,還會引致健康受損、上癮、甚至死亡等嚴重後果。根據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教授及副院長李炯前撰寫的毒品藥理資料報告,冰毒會抑制食慾,一度用以減肥,但隨着發現愈來愈多副作用,冰毒的醫學用途變得少之又少。冰毒會消耗人體神經中樞的血清素(serotonin),短期副作用包括失眠、妄想、說話不清、皮膚乾燥痕癢、肌肉失控而搖頭踢腳等。長期副作用包括永久破壞大腦、肺、肝及腎等器官。神經系統亦可能被破壞而導致精神分裂。

另外,也有指搖頭丸可減肥,那其實只是搖頭丸會消耗血清素,服用者的肌肉會身不由己地失控抽搐,導致體溫上升,大量出汗及嚴重脫水;減去的磅數其實只是水的重量。

謬誤二:檸檬茶和水可解毒?

在吸毒群中流傳着檸檬茶和水可以解毒的說法,醫管局香港中毒諮詢中心高級醫生謝萬里表示,這是個錯誤信息,若有人因吸毒而昏倒,同行者切忌為當事人「猛灌」檸檬茶、水和電解質飲品,因為至今未有證據證明這些飲品可以當解藥。相反,昏迷者可能因液體倒流入肺引致窒息,大量飲用清水亦會導致腦水腫死亡,或腦部永久受損。他指若有人吸毒昏迷,應馬上送往醫院。

謬誤三:吸毒可解決煩惱?

2009年因為藏毒罪成被判監兩年、緩刑3年的衞詩在法庭在上坦言,是因為「減壓」而吸毒。今日已脫離毒海的08年十大傑青姜炳耀,坦言當年吸毒有「那一刻感覺很平靜,整個世界就好似只有我一個人,煩惱全都消失!」的錯覺。

吸毒後有興奮的感覺,精神科醫生張建良解釋是因為大腦的神經改變,甚至是已受破壞,「青少年要知道一件事,腦細胞被破壞後是無法自我修補的」。若吸食者發怒、焦慮或沮喪時,毒品可使他們的情緒變得更加壞,即使是一些有鎮靜效果的毒品,也能引起衝動,更會影響個人社交行為及抑制力。

中大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指出,青少年多是因為缺乏有效方法處理家庭問題、個人壓力等而「自我處方K仔」解決煩惱,結果連續吸食一段時間後,便會依賴毒品。他續稱,吸毒造成的身體損害因人而異,但嚴重者會出現小腦縮小及壞死,或會導致癡呆。

政府禁毒詞彙

從政府所用的詞彙,不難看到社會對毒品問題的取態,或多或少更反映了政府相應的處理手法。

1.政府1964年推出的海報直接道出「吸毒等於送死」,但並未有加上勸喻字句。

2.醫務衛生署(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前身)1967年的禁毒海報,印有「吸毒等於慢性自殺」語句和吸毒禍害。

3.1976年政府推出的海報,勸喻市民不要吸毒浪費生命。

4.禁毒常務委員會1987年推出的禁毒海報。有鑑於當時吸食「軟性毒品」(如搖頭丸)的個案上升,而且有青年誤以為吸食「軟性毒品」的禍害,比吸食如海洛英的「硬性毒品」輕微,政府當局透過宣傳海報,道出兩者同樣有害,也避免使用「軟性毒品」這類字眼。

5.禁毒常務委員會1993年為家長編撰小冊子,當局使用了「濫用藥物」的字眼,並下了定義:「濫用藥物是指沒有依照醫務人員的指導或處方而服用藥物,又或隨便服用危險藥物而非作治病用途。」

6.禁毒處2002年按真實個案改編,製作《傑仔的飯盒》漫畫。該書的前言指出,禁毒處旨在藉漫畫「帶出濫藥的危險,及對濫藥者做成的傷害」。

7.2009年禁毒處的禁毒海報。為了反映吸毒的禍害,政府於08年把以往的「濫藥」或「濫用藥物」等較中性的字眼統稱為「吸毒」或「吸食毒品」,亦把「精神科藥物」改稱為「危害精神毒品」。

想一想
1.政府採用的詞彙如何反映當局禁毒的取態及力度?
2.當局改用禁毒詞彙,對打擊毒禍的效用有什麼影響?解釋你的答案。

毒禍系列回顧與預告
1月8日:吸毒禍害
1月15日:禁毒與抗毒
1月22日:藥物vs.毒品
1月29日:毒品與罪案

相關概念
1.吸食毒品(drugabuse)
2.吸毒者(drugaddict)
3.禁毒宣傳運動(Anti-drugsPublicityCampaign)

多層思考
1.你認為「毒品」和「藥物」分別是什麼?試從兩者的服食目的、劑量、時期、副作用方面闡釋。
2.吸毒禍害已是老生常談,試從健康觀念及社會風氣,解釋為何仍有青少年選擇吸毒。
3.政府及市民在打擊毒禍方面應扮演什麼角色,試加以闡述。

延伸閱讀

新聞
1.〈易名吸精神科毒品醫學界斥荒謬不科學濫藥正名醫生恐變毒販〉,《明報》,2008.03.30
2.〈黃仁龍推5300萬禁毒大計青少年吸毒飈升吸精神科毒品首超白粉〉,《明報》,2008.03.28

網站
3.保安局禁毒處:www.nd.gov.hk

2010年1月17日星期日

「毅進」重新定位 過渡新高中 修畢等同文憑試五科「及格」

星島日報
F01  |   星島教育  |   三三四透視     2010-01-11

「毅進」重新定位 過渡新高中 修畢等同文憑試五科「及格」   

隨着新學制於今年實施,所有中學生均能於原校升讀中六,而專為考畢中五會考學生而設的毅進課程,將來會否保留引起關注。教育局委託高等院校持續教育聯盟成立工作小組,檢討毅進在新學制下的發展與定位,小組傾向保留毅進課程,讓將來中學文憑試成績未如理想的新制中六生修讀;而修畢「新毅進」後,學生可獲相等於文憑試五科二級的成績,從而投考紀律部隊,或銜接副學位課程。記者關銘麟

每年會考放榜後,均有近兩萬名成績未如理想的學生,出席由各專上院校合辦的毅進聯合招生會,報讀毅進課程,去年報讀人數更達一萬二千人,創近年新高。由於修畢毅進課程後,相等於包括中、英文科在內的會考五科及格成績,又可獲政府發還三成學費,學生可以此成績投考紀律部隊及部分政府職位,或銜接副學士先修課程等;但新學制實施後,所有學生均可於原校升讀中六,又只須應考一次中學文憑試,直接升讀大學,現時的毅進課程亦會因應學制改變而作出轉變。

2 0 1 2 年招首屆學生

教育局今年委託涵蓋十四所高等院校的香港高等院校持續教育聯盟,成立工作委員會,就毅進在新學制下的定位、架構與課程進行檢討。持續教育聯盟主席黃傑雄(圓圖)接受專訪時表示,毅進在新學制下將會保留,讓考畢中學文憑試的新制中六生報讀;至於學歷方面,委員會成員傾向,學生將來修畢「新毅進」後,學歷相等於在中學文憑試考獲包括中、英文在內的五科二級成績,即五科及格,而首屆「新毅進」預計於一二/一三學年正式招生。

據了解,將來副學位的最低入學要求初步定為中學文憑試五科二級,黃傑雄表示,將來考獲五科二級成績的學生,可考慮不同的出路,「學生有此成績便可報讀副學士,繼續讀書,又可投考紀律部隊」。

主修科沁「通識」元素

毅進計畫現時共提供一百七十六個證書課程,合共四百六十多個選修科目,當中包括資訊及娛樂記者、戶外歷奇指導等課程,學生須修讀中、英、數、普通話等七個必修科,以及三個選修科。黃傑雄透露,委員會正檢討現時所有選修科目,而現時「7+3」的模式亦有可能作出調整,「中、英及數學應該會保留,但委員會正在討論,普通話是否需要獨立一科呢?」據悉,將來課程會重視學生的語文能力,亦會在主修課程加入「通識」的元素;至於將來哪些選修科會保留,則由提供課程的機構決定。

他又透露,「新毅進」課程會保留「舊毅進」的優勢,「現時毅進的好處,是學生可以選擇兩至三科自己有興趣的選修科,這能帶動他們的學習動機,新毅進亦會保留這個特點」。委員會預計會於明年初,向教育局提交「新毅進」的建議。

調查:16%小學生打機為逃避現實

明報
A14  |   港聞     2010-01-17

調查:16%小學生打機為逃避現實    

【明報專訊】一項調查發現,16%小學生藉打機忘記現實生活的不愉快經歷,進行調查的機構指出,數據反映學童可能在學業或家庭遇到煩惱,他們以打機逃避現實,卻無助解決問題,打機反而會削弱他們的解難動機和能力。

或削解難動機能力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社工沈偉全指出,該處油尖旺青少年綜合發展中心近年發現,兒童沉迷打機的求助個案有上升趨勢,中心最近遂展開問卷調查,訪問油尖旺906 名小一至小六學生,了解他們打機的動機和影響。

忘記現實生活不愉快經歷

結果顯示,16.2%兒童認為要以打機來忘記現實生活中不愉快經歷,另有10.8%及12.8%透過打機追求成功感及體現超現實的感覺。調查亦發現,逾四成人打機超過其預定的時間,容易沉迷打機。

沈偉全表示,不同形式的電子遊戲已成為兒童生活一部分,近三成兒童以打機逃避現實、追求超現實感,反映他們可能在學業或家庭上遇到煩惱和壓力,令他們選擇逃避負面感受和經歷,渴望透過打機得到自由。她建議,家長和教師應多了解學生的近况,多作溝通,一起面對問題,讓兒童健康成長。

2010年1月6日星期三

按性格定溫習方法

明報
D10 | 通通識-會考指南針/中文 | 會考指南針時間表 | By 袁柏恩 2010-01-06

按性格定溫習方法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在考試時要把平日所學運用得宜,備試時必須知己知彼,避重就輕。學友社社長伍德基形容,備試如備戰,學生便是總司令,手握時間、基礎、計劃和方法等「兵將」,只有了解自己,才能調兵遣將、運籌帷幄。文:袁柏恩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學生都喜歡做心理測驗,測試自己屬於何種性格,其實不同性格的學生,亦有各自適合的溫習方法。伍德基(圖)以MBTI (Myers-Briggs TypeIndicator)性格測驗舉例,外向型的學生,大多坐不定、喜歡四處走動,較適合以創新方法做事,小組溝通、表達、聆聽,甚至辯論,往往能激發他們更多想法,因此較適合小組的溫習模式。而偏向內向型的學生,性格較內斂,擅長獨立思考及獨自溫習,自己的房間和安靜的自修室,都是他們的最佳溫習地點。

了解自我性格兼顧收生要求

學生中亦有分為決斷型和熟思型,伍德基指出,決斷型的學生做事有計劃、目標清晰,但有弊處——學生有時會過分倚賴早已設定的目標,如目標定得太難或太易,均有可能落空;而熟思型的學生,為人靈活、注重過程,但弊點是較隨性,不會有系統地溫習。

MBTI 測試下,性格尚可分為辨識型及直覺型、理智型及感性型。伍德基強調,一般人不會偏向某一類型,多是混合出現,亦可能會因應學科而有不同,學生應謹作參考,取長補短。

備試必須知己知彼,伍德基提醒,溫習無既定策略,學生必須先了解自己的強弱,同時也要顧及中六時希望修讀的預科組合的成績要求,定下適合自己的溫習方法。例如:要放棄一些自己較弱又不影響升學的科目?抑或該科目對升學影響深遠,需要硬着頭皮強攻?伍德基強調,學生應試科目達7至8 科,但溫習時間絕非按科目平均分成8份,而應先弄清楚自己的強弱取捨。

恆常溫習時間表定「間距」

時間表方面,伍德基建議,學生需要培養恆常溫習的習慣,如平日溫習中五的科目,周五至周日則可重溫中四的課程,以保持記憶「新鮮」。時間表編排上,應實行「間距」,「應該用科目變化來提提神!有間距,變相休息,腦筋可靈活些。」他說,除了考試前夕,最好不要以全日或數日集中溫習同一科目。

除了溫習,生活習慣亦要調整。伍德基不忘提醒學生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例如每晚睡前半小時不溫習,改為閱讀輕鬆刊物或洗澡,均有助保持健康、輕鬆的身心應付考試。

狀元溫習必殺技

早睡早起3 時段溫習

何浩然指出,會考科目均於早上開考,調整生理時鐘才能保持精神。何浩然平日習慣約凌晨一時才睡,但早於會考前3 個月,即模擬考試前,便開始調適生理時鐘,每晚11 時便睡覺、上午6 時半起牀。「一點調整(表面上)好像沒什麼影響,但正是這一點便影響到生理時鐘。」

3 小時一單位科目分輕重

溫習方面,何浩然於早期(約12 月至1月)會以科目為單位,完成一科的溫習才開始另一科。至會考前約3 個月,便會開展另一個溫習時間表——每日分早上、下午、晚上3 個溫習時段,以3 小時為一單位,溫習應考的9 科,並以中文、英文為「膽」,每隔一日溫習一遍,另外7 科分成需要計算及毋須計算的科目,相間溫習,以保持頭腦清醒。

何浩然亦強調休息的重要,溫習時段之間,他會安排約半小時的休息,聽聽歌、看電視。而周六、日的溫習時間表會較輕鬆,也會與朋友逛街、看戲等,但仍然維持每天的溫習時數。

溫習方法

每日分3 個時段, 「梅花間竹」地溫習不同科目。例如:周一溫習中文、需要計算的科目(如附加數學)、不需要計算的科目(如生物);周二溫習英文、需要計算的科目、不需要計算的科目,餘此類推。

何浩然

現時就讀學校:喇沙書院(中六)

會考年份:2009 年

成績:9 優(中文、英文、數學、附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宗教)

平日常規溫習配合考試衝刺

麥雋愉笑稱自己並非很有規劃的人,因此主要靠平日常規溫習約1小時,會考前及模擬考試前一個月才作最後衝刺。

不建議「貼題」

在模擬考試前及會考前的溫習期,麥雋愉的溫習模式都是差不多,每天會花8 至9 小時溫習。首一至兩周會先把所有科目溫習一遍,每科約花一日多,之後便會開始做歷屆試題。麥雋愉於模擬考試前,複習內容會較仔細,會考前則集中過往較弱的題目。雖然溫習時間緊迫,但他絕不建議學生「貼題」。

應考10 科絕非小數目,麥雋愉認為,需時背誦的科目如音樂、生物、化學等,應於溫習前期背誦,至考試前一至兩天再複習一遍,以免在考試前夕才死塞硬背。至於不太需要背誦的科目如數學,便可在中段至尾段溫習。

不過,麥雋愉之所以能夠在考試前一個月才花時間溫習,並非靠天才。其實他平日下課後,平均花約一小時把當天所學概括重溫一遍,但不會刻意背誦課本內容。「最重要是平日上課把概念弄清楚,只要理解明白,溫習便易得多!」

溫習方法

平日常規複習課堂所學,考試前約一個月開始,先溫習需要大量背誦的科目,中段溫習重技巧的科目(如數學),臨考試前一、兩天複習重點。

麥雋愉

現時就讀學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一年級)

會考年份:2008 年

成績: 10 優( 中文、英文、數學、附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會計、經濟、音樂

MBTI——4 層面分析性格

MBTI(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套測試性格類型的測驗,從4 個層面分析性格傾向,包括:心理能力的傾向(外向型或內向型)、認識外在世界的方法(辨識型或直覺型)、倚賴什麼方式做決定(理智型或感性型)、生活方式和處事態度(決斷型或熟思型)。測試者或在某一類型上非常強,亦有可能兼具兩個類型的特質。詳可參考www.u21.hk/lh /lifeplanning/16_test.asp

2010年1月3日星期日

我於心有愧的快樂打機時代

明報
P07  |   拾荒誌  |   By 曾仲堅     2010-01-03

我於心有愧的快樂打機時代    

拾荒是定期活動,每月一次,收拾手中荒廢了的故事。關於生活,也關於生存。一九八一年生,二○○三年大學畢業。(每月第一個星期刊出)

來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已4 個多月,數天前才因耳鳴第一次求醫。

上了年紀的醫生一面把我的病歷輸入電腦,一面和我閒聊。

當聽說我的研究興趣與年輕人有關,她忙不迭「自投羅網」提供資料,說時下的年輕一代都只顧打機、SMS、上網,不擅與人溝通交際。

我微笑點頭,以蹩腳的英語施展擅長的唯唯諾諾。

沒有告訴她的,是我也是相當資深的電腦遊戲沉迷者。

早於1991 年,小學五年級的我已左手看柏陽的《中國人史綱》,右手開始與自日本遠渡而來的戰略遊戲《三國志II》搏鬥,天天磨爛蓆。

快樂與內疚是伴侶,和我一起度過中學歲月。內疚的部分大家往往熟知,譬如浪費時間,不好好用功讀書;每天放學不理會課外活動,早早回家,左眼看動畫《魔神英雄傳》,右眼繼續打機,忽略與人交往;近視迅速加深;五體不勤,被吸走運動力;忽視社會責任,拒絕做義工,逃避賣旗,陸運會時抗拒當工作人員等等。

有乜咁好玩

但快樂的地方在哪裏?常常說喜歡打機的人在逃避現實,要逃避的是什麼?癡癡呆呆,面上倒影着青青綠綠的熒幕光芒,一坐數小時,又滿足了什麼欲望?希望細細剖白的,是小時候常常聽到媽媽詢問,但用意卻是在於責罵的問題: 「成日坐響度對住部電腦,有乜咁好玩呢?」

好玩的層次,可能有多重,不過經驗所限,我只可以說說自己喜歡的角色扮演和策略戰略遊戲。前者走進遊戲世界,進入故事,成為主角,不斷升級,遇強愈強,更換又更換名字愈見誇張的兵器和盔甲,最後打倒最強的敵人。後者則扮演國王╱統治者,搞好內政,處理外交,整頓軍備、開拓勢力範圍,以統一天下為志。

讓我先從老生常談說起。打機可以減壓,其實也可以促進某種社交。中五會考前,常常想考試後就可以盡情玩樂了。但殘酷的現實偏偏對着幹,事實是忽然之間,我失去了興致。原來沒有壓力,也沒有減壓的快樂。不論讀書或工作,愈多死線在眼前,於僅餘的珍貴時光中,放縱會倍加開心。吊詭地,悠長假期反而是打機的大敵。

在促進社交上,雖然也許失去了和異性溝通的機會,但卻建立了另一種小眾群體。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經驗,討論遊戲設定的缺失,或嘲諷或責罵,然後以大笑作結。也會交流情報,精進技術,令角色變強。雖然通常只限於男性之間,卻也消磨了不少時光。

增廣見聞

然而,做其他活動也可以減壓與社交,那麼有什麼快樂是打機獨有的呢?剛到美國時,常常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看到身旁的風景,彷彿似曾相識,如村上春樹常說的「既視感」。固然是因為看了不少美國電視劇集,也因為曾經長時間玩一款以美國為背景的角色扮演遊戲Grand Theft Auto中。藉着代入遊戲主角,我騎着腳踏車,於虛擬立體的世界中,好像已看過這處小鎮的街景。玩不同遊戲,也許彷如曾漫遊不同世界一樣。

熟悉還有另一層意思。人在外地,會發現儘管身邊的一切都已改變,人「鬼」殊途,雞同鴨講,但坐在電腦前打機的經驗和感覺是完全一樣的。正如有時我光顧全球風行的麥當勞,為的不是垃圾食物,而是離奇地感受到的「回鄉」感覺。對着電腦,重覆在香港時已根深柢固的習慣,我也滿足了類似的需要。

練功升級半斤八両

更美好的是,電腦遊戲建立了一個以令人夢寐以求的規則來運作的世界。打機不也公式化嗎?在遊戲中,早已設立框框,譬如在戰略遊戲,內政、外交、人事,選項來來去去不過如此。你只需像呆子一般,每天不斷重覆按鍵。又譬如在角色扮演遊戲中,與敵人相遇對決,場景每次相同,選擇亦只有施展法術、持劍上前、使用身上的物品或逃跑,單調的程度和很多工作也沒有太大分別。練功,事實上也只是來來回回去尋找很多很多敵人,一一打倒,然後升級。

遊戲的優點,在於可以實現在現實世界中像癡人說夢的半斤八両。我既可以量化又客觀地,藉着不斷增加的數字(經驗值),看到自己在進步,又會知道再進步下去什麼時候有新技巧出現。進步了會有多強?新技巧不知道有什麼用途呢?電腦遊戲當然是商業的產物,遊戲設計者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引誘遊戲者堅持下去,投放的時間愈長愈好。進步的快樂成為設計的重心。

而且,進步的成果可以安穩地保存下來。半斤八両,是因為投放了多少時間進去,就會有多少收穫,讀書可不是如此。媽媽常常跟我說,她小學時候很用功,家中地方小,為怕燈光擾人,所以常常在深夜於廁所中苦讀,但到了早上,一切卻已忘得一乾二淨。電腦遊戲把「辛勞」的成果都儲起,進步了多少也一一記下,於是時間和心機與收穫成正比。這豈不是最完美的世界?神奇地,我竟也從中學習到傳統的工作倫理:法則一,愈早開始,愈早變強;法則二,堅持下去,總會變強。

有多少人生可以重來

不能忘記的,還有如同月光寶盒般的save/load 大法,讓我們可以安全地冒險。save/load 大法的意思是,在旅程中把關鍵時刻記錄下來,如果之後的進展不如理想,遭到挫折,就可以回到那關鍵時刻,重來一次。有最後的安穩保障,沒有不可挽回的後果,什麼也可放膽嘗試,哪裏會有如此美好的人生?

也許打機可以說是精神鴉片,麻痺人反抗的意識,忘記現實的不快,把金錢和時間都貢獻給商家。我無法否認這些,但日本作家田中芳樹曾用過這樣的比喻:人生就好像以規矩為麵粉和欲望為水來搓成的麵包。太多麵粉,會乾得不像話;水分過多,卻又不成形。違背規矩而生的內疚與滿足欲望而來的快樂,或者亦有各種微妙的關係,除了責罵,需要理解的地方,仍有很多很多。

八十後的前世今生

明報
P02  |   周日話題  |   By 陳景輝     2010-01-03

八十後的前世今生    

讓我從八十後不是什麼說起。首先,它不是那些新聞標題上的媒體標籤,如援交少女、濫毒青年或什麼失落第四代,因八十後完全是站出來的青年行動者的自我命名;其次,他們也非以社會流動為核心的四代人論中的第四代人,因為八十後推出的政治議程或世代視野中暫時沒有上不上位之類的問題;最後,他們也非如政黨二三梯隊接棒般的世代交替現象,畢竟我們也不至於像政壇中人般汲汲於模仿黨中元老。

不過,最後一個例子倒是有些相似處,畢竟它也反映更新的社會渴求,分別只是前者的對象是政黨,而後者則回歸到城市問題。八十後不是○九年底突然冒現的世代組群,而是原來各自分散的小隊——天星皇后運動、今年的六四文化祭和七一政總留守等,在反高鐵運動中再次匯流成河。概括之下,有三個方面交纏地以青年之姿竄擾我們時代的巨輪:世代、空間和記憶。

前奏:跨世代的合成主體

猶記得,天星皇后運動期間還沒有關於八十後的提法。身分認同方面,那時強調的是空間感強烈得多的「本土」。不過人們都愛稱我們是一群自發、無政黨背景、非專業搞手的「青年」。有趣的是,我在一九六六年天星絕食反加價的歷史書頁上讀到了近似的情景:四十年前,蘇守忠被輿論一式一樣地形容為「無政治背景的自發青年」。這除了說明青年此一符號像招魂般,又再撼動既存秩序極力遮掩的裂縫之外,更反映了香港政治意識中一股對於「純潔自發青年」的偏愛,或反過來的對成人政黨利益及示威活躍分子的排拒,後者總叫人聯想政治的骯髒面。

話說回頭,我們當時其實有着深厚的「背景」,它的名字是本土。如果天星皇后真的作為一樁世代事件的話,那就是我們都在之前的社區運動中,受老街坊社區保存的訴求所薰陶和召喚。就是說,新生代的主體意識背後蘊藏着老街坊巨大的身影,而成就出跨世代的合成主體。這個故事在菜園村運動中得到重覆:八十後青年都喜歡說:真正的八十後是年過八十的菜園村高婆婆。

登場:經驗構成的世代分水嶺

其實,八十後一詞正式於香港着陸是今年六四。拜港大學生的荒唐言論之賜,那時候我城颳起了一陣記憶的暴風,直指向二○○九年的六四紀念正瀕臨瓦解,人們都說八十年代(特別是八九年)出生的人將陷於遺忘而帶來的歷史無知。在此一關鍵時候,一群主要沉浸於文化藝術界的八十後年輕人,以八十後的旗幟和極其豐富多樣的文化形式紀念六四。重要是,人們嘗試從自身模糊而間接的經驗出發,去重構六四。例如八九年仍是小朋友的八十後,發現母親在電視機旁哭泣的片段,而六四的震撼於他們來說,首先來自家人異常的哀痛——有別於上一代直接從媒體報道中經歷八九學運。當然,廿年後,在大國崛起的機遇下,一些成人說舊事不好重提,但小孩仍然記得成人面上曾經流過的異常之淚。衍生的問題是:這種不一致意味什麼?難道這塊土地已然變味?是回歸、中國崛起,抑或什麼導致的?

八十後訴諸的不僅是抽象的價值,而是重新梳理並祭出世代的城市經驗,以之作為社會運動的理由。再舉一個例子:沙田新城市廣場。它標誌了世代城市經驗之分:八十年代初,這座商場剛興建的時刻就像一株奇葩,代表現代、先進和文明一面,俘虜了不少戰後嬰兒的靈魂,畢竟當時整個香港滿佈木屋;但時代不同了,同一座巨廈於八十後來說,卻代表厭悶和重覆,因為從小到大,我們即被商場養大,放學放假都在蒲商場,完全一式一樣,然後四周再找不到一片菜園或社區。

結論:未竟的八十後青年運動

不要誤會,上述關於八十後的說法並非指向所有生物學意義上的八十後青年。八十後作為一支運動旗幟,意味的不是靜態的反映社會,而是轉化和創造它(包括八十後自己)。我們能做的只是深刻反省和重新整理自己的世代經驗,在一場接一場的運動中召喚和打造出更具社會意義的身分認同,期望更多八十後和非八十後加入我們的隊伍。八十後永遠是尚未完成的。

學生最關注奧巴馬新聞 政改慳電膽風波30 大不入



明報
A12  |   港聞     2010-01-03

學生最關注奧巴馬新聞 政改慳電膽風波30 大不入    

【明報專訊】奧巴馬成為美國首名黑人總統、樂壇巨星米高積遜猝死、《蠟筆小新》作者臼井儀人墮崖身亡等,均觸動香港中學生的心,成為他們眼中2009 年十大新聞;然而,特首慳電膽風波及關乎民主進程的政改諮詢方案,連30 大新聞都不入。有參與投票的中學生認為政治事件較複雜,具明星效應、關係切身利益的新聞相比下較吸引。

港政治新聞十大不入

由學友社舉辦的第18 屆全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昨公布結果,頭三位分別是奧巴馬當選總統、米高積遜猝死及光纖之父高錕獲諾貝爾獎。學友社十大新聞選舉籌委會根據25 間中學學生提交的建議新聞,篩選出30 則候選新聞,供97間中學的學生投票,選出他們眼中的十大新聞,最後有效投票學生達8 萬名。

學友社否認故意篩走慳電膽

根據學友社的資料,排第29 及30 位的新聞分別是「二大國集團召開會議,共商刺激經濟措施」及「泰國紅衫軍再示威,東盟峰會被迫取消」,從結果顯示,中學生對發生在香港的政改方案及慳電膽風波的關心程度,還不及上述兩宗較「離身」的新聞,「十大」中連一單本港政治新聞也沒有。籌委會發言人陳永健解釋,籌委會收到學校交來的新聞建議時,原包括慳電膽風波,但後來籌委會發現慳電膽風波所獲的票數較現時入選30 大的新聞少,故沒有列入候選名單。他否認籌委會有意刪去慳電膽新聞,強調今次結果屬中學生的選擇。

中學生:政治複雜明星新聞較吸引

有份參與初選和最後投票的保祿六世書院中六生曾翠玉表示,政治新聞如政改諮詢方案等,對中學生來說較複雜,就算在新聞報道中提及,認識也不多,反而教育和社會性強的新聞如校園驗毒方案、鏹水彈襲旺角等,對他們較切身,他們的興趣較大。

曾蔭權在去年10 月《施政報告》推出慳電膽現金券,後遭揭發其姻親莫錦泉是「慳電膽大王」,為飛利浦的本港主要代理商,引發曾蔭權疑「益親家」的風波,政府為此連番解畫。

中上環飲食團分享老店故事



明報
A04  |   港聞     2010-01-03

中上環飲食團分享老店故事    

【明報專訊】逾60 年歷史的上環陳勤記,有一缸「歷史悠久」的鹵水,老闆稱數十年來只加肉桂皮、花椒等材料而不添水,就算放假也必會找人回來煲一煲。民間組織「文化葫蘆」昨日舉辦「飲食在中上環」導賞團,陳勤記的70 多歲老闆陳國良跟20 名團員細訴鹵鵝店的故事。

遊涼茶舖大牌檔醬油店

「文化葫蘆」由香港賽馬會透過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將於1 月23 日至3 月13日舉辦一連串以中上環為題的「港文化‧港創意」活動,希望吸引更多人了解該區文化,當中包括圍繞飲食及老店的兩個文化導賞團。

「飲食在中上環」全程個多小時,團員由導賞員帶領漫步中上環,到訪約10 個跟飲食有關的老舖,每個景點只逗留約5 分鐘,未有時間試食。景點包括涼茶舖、大牌檔、醬油店、臘味店等,全部都有數十年以上歷史,其中上環禧利街蛇王林差數個月便成百年老字號;店舖多為家族生意,現由第二代或第三代經營,不少老闆親身為店舖作簡單介紹。

每團最多20 人收20 元

「文化葫蘆」之前花了半年時間訪尋區內50 多間老店,了解店舖歷史並跟店主建立關係,亦為200 名大專生提供培訓,部分學生將帶領導賞團。導賞團將於1 月23 日起不定期舉行,每天最多16 團,除廣東話外亦設英文團,每團招待15 至20 人,每人收費20元。

派10 萬中上環旅遊指南

除了文化導賞團, 「港文化‧港創意」還包括於荷李活道前警察宿舍舉行的展覽,展品包括11 名本地藝術家圍繞中上環做的裝置藝術、木偶、多媒體藝術等創作,以及大專院校設計生在設計師帶領下與老店交流並創作,例如替老店重新設計產品包裝等。

此外,組織還會編製10 萬本中上環文化旅遊指南,1 月中起在中上環商戶免費派發,並連同蘇豪食肆及區內老店提供優惠。

絕症會考生獲仗義施教 劍橋博士生教物理:他才是我生命師父

明報
A01  |   要聞  |   頭條  |   By 葉玫莉施嘉雯     2010-01-03

絕症會考生獲仗義施教 劍橋博士生教物理:他才是我生命師父   

特稿

患有黏多醣症第六型(MPS VI)的「舊學制末代會考生」馬歷生,早前因接受治療被迫停學,經公開呼籲有心人擔任義務教師,已覓得5 人相助,其中一人更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生,他坦言今次猶如和馬歷生「一起考試」,「雖然只能陪他一齊行幾個月,但已令我的人生好有意義」。明報記者葉玫莉施嘉雯

馬歷生父親馬安達表示,《明報》去年11 月底報道歷生尋找補習教師後,不久就收到十多個有心人來電表示可以幫忙,為了遷就時間及科目等,最後確定了5 名人選。

5 人充任補習教師

5 名補習老師中,兩人是教師,兩人是大學生,另外一人是劍橋大學博士生,他是在英國上網看到本報的報道後,再透過學校聯絡馬家;他一心只為了助人,因此婉拒透露姓名,自稱「開心sir」。29 歲的「開心sir」坦言今次的經歷是「神的恩典」, 「不是我選擇歷生,而是上天選擇了我!」

「開心 sir」大學畢業後執教中四及中五物理,這正是歷生最強及最愛的科目。他去年到劍橋大學修讀教育博士學位,12 月初回港準備第二年的研究,留港這大半年可替歷生補習, 「會考物理科主要看四至五本書,我目標要教好其中兩部」。目前,他一星期會到馬家一至兩次,每次兩個半至三個半小時,至今已補習六、七次。

不能說話每15 分鐘抽痰

「開心sir」坦言,以前在中學也曾教授弱聽、失明的學生,因此面對黏多醣症的歷生也不會太過陌生。不過,因為歷生頸部開了一個造口,雖已接駁喉,但未完全適應,至今仍不能說話,要靠文字表達, 「開心sir」說: 「像是要表達圖表、形象化的東西,會比較難。」

在「開心sir」眼中,歷生是一個很樂觀的青年,「好有資質,是很追求知識的學生,較我想像中聰明,甚至較平常人更聰明。他很易笑,有時我講一些有趣的事,他很易很開心」。補習期間,「開心sir」從不罵歷生,「他面對如此的痛苦,還可以專心看書,已很厲害,即使他不明白課本,也是理所當然,所以從沒有這種感覺(忟憎)」。倒過來反而是歷生要求甚高,「他不只求及格,不只想拿C」, 「有時他會叫我快些,他想爭取每分每秒都學到新事物」。

開心sir:歷生樂觀感染了我

「開心sir」形容,今次和歷生的相處獲益良多, 「平常人會以為嚴重病患者,都是堅忍、勇敢的態度,歷生就有樂觀性格,好像平日補習,他每15 至30 分鐘便要抽痰,因為痰積下來會令他呼吸吃力,但他仍能專心上課。歷生的態度感染了我,他透過自己的生活來回應我」。

另一名補習老師盧先生負責生物及化學,「(歷生的)記憶力、理解力好強,除了視障,他比band 1 學生更棒!

得到各人的幫助,歷生非常珍惜,雖然自己「沒有時間放假」,就連學校舉辦的聖誕派對,也因為補習太累而沒有參加,但懂事的他在白板上寫道:「出年先玩,宜家要努力讀書。」踏入新的一年,歷生最大的願望是「考好會考」,其次是希望政府能夠資助黏多醣症病患者使用酵素替代療法。

距離會考還有4 個多月,歷生最有信心的科目是物理,不過,別人的期望令他感到無形壓力,但樂觀的他表示,能夠睡上一覺,就可以紓緩。

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上海熊貓乳品含三聚氰胺 公司高層被起訴牌照吊銷

明報
A20  |   中國     2010-01-02

上海熊貓乳品含三聚氰胺 公司高層被起訴牌照吊銷   

【明報專訊】一度銷聲匿迹的三聚氰胺超標奶粉再現內地市場。中國規模最大的煉乳生產企業——熊貓乳業屬下上海熊貓乳品公司生產的4 批次奶粉和4 批次含乳調味品「煉奶醬」三聚氰胺超標。當局已吊銷該公司食品衛生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而陝西省金橋乳業奶粉也被揭含三聚氰胺。

據上海「東方網」報道,監管部門發現,上海熊貓乳品公司違法將三聚氰胺超標的回收煉乳用於回爐生產,公司還使用由寧夏熊貓乳品公司提供、因三聚氰胺超標被當地質量技監部門明令禁止銷售的奶粉原料。

違法將含毒回收煉乳再生產

前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布查處結果:吊銷上海熊貓乳品公司食品衛生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起訴公司法人、總經理及副總經理等3 人;上海警方並將寧夏熊貓乳品公司涉嫌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相關疑犯移送寧夏警方處理。但當局並沒有透露有關三聚氰胺超標產品的具體批次。

產品出口15 國家地區包括香港

資料顯示,熊貓乳業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煉乳生產企業。該品牌創始於1956 年,主要產品有:熊貓牌甜煉乳、熊貓牌淡煉乳、國鷹牌煉乳、國寶牌煉乳、熊貓可寶奶粉、可寶牌乳飲料等系列產品,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東歐、南美、東南亞、香港等15 個國家和地區。

2008 年9 月在全國奶製品抽查行動期間,上海熊貓乳品董事長王岳超因涉嫌使用三聚氰胺曾接受市公安局近9 個小時問訊。

陝西5 噸毒奶粉被追回

另外,去年12 月,陝西省也發生「金橋乳業奶粉三聚氰胺超標」事件,該公司總經理劉平等3 人被逮捕,5 噸污染奶粉全部追回。2008 年9 月,內地揭發毒奶粉事件,河北三鹿奶粉被揭發其嬰兒奶粉含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令許多嬰兒患腎結石。當局公布有近30萬嬰幼兒因「問題奶粉」不同程度損害,有4名嬰兒死亡。

毒海回頭邁步碩士 發憤10 年寄語年輕人:成功非朝夕



明報
A13  |   港聞     2010-01-02

毒海回頭邁步碩士 發憤10 年寄語年輕人:成功非朝夕    

【明報專訊】年約30 歲的設計師姚俊傑,最近憑優異成績獲獎學金到英國修讀碩士課程,很難想像今日年輕有為的他,原來曾是無藥可救的隱君子。他在17 歲前不斷吸食大麻、海洛英,欲戒不能,終因藏毒被判入戒毒中心,1 年後成功戒毒,重投社會,發憤圖強進修,10年來取得3 張文憑及1 張證書,最近更榮升準碩士生。

欲戒不能家人絕望

「我在Band 5 中學讀書,打架當飯吃,14 歲已和朋友吸食大麻、白粉,中三後被趕出校,出來跟父親做裝修,毒品愈食愈多,完全控制不到。」姚俊傑形容,最高峰時期天天吸毒,即使決心戒掉,但一停止便「周身唔舒服」,又發燒又出汗,令他忍不住再吸毒,至17 歲終因藏毒被捕,判入基督教戒毒中心1 年,這經歷改變了他一生。他說:「本來家人已對我沒有希望,被判入戒毒中心,令大家也希望我可改過。」

17 歲入戒毒中心人生轉捩點

姚俊傑在中心認識信仰,成功戒毒,又開始思索人生。當他重投社會,立即積極裝備自己,半工讀重返校園。由於吸毒令其記憶力衰退,他努力找方法增強記憶力,發現圖像較易入腦,故嘗試以圖像協助自學,例如看西片學英語,亦投身設計行業。他指這10 年來持續修讀課程,最近終憑優異成績,直接到海外升讀碩士課程。

對於正在毒海徘徊的年輕人,他寄語: 「成功非一朝一夕,做任何事都要努力,謹慎做好每個決定。一旦行差踏錯,很多後果未必可以十年八年就解決。」

小腦萎縮女子笑對明天

今年19 歲的陳施惠,兩年前確診無法治癒的「小腦萎縮症」,自此便像韓國電視劇《一公升眼淚》的女主角般,身體機能慢慢衰退,現在走路開始失去平衡,說話需放慢速度。不過,疾病沒有令她放棄學業,愛好設計的她,仍堅持修讀毅進的時裝設計課程。

她說,自己常因病情哭泣,覺得自己連很簡單的事都不能做到,但每次她也會安慰自己,「或者科技進步,這個病終於可以醫治,我不能放棄自己,錯過這樣的機會」。憑着樂觀態度,陳施惠笑着面對不幸,希望有朝一日病情治癒,可實現學唱歌跳舞的夢想,亦會盡量畫出開心的畫,把快樂感染他人。

新鴻基地產昨日在觀塘apm 商場向姚、陳等4名「香港勇士」頒獎,讚揚他們發憤圖強的經歷,成為港人的學習對象。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機械臂打機療法助中風者手部復康

明報
A08  |   港聞     2010-01-01

機械臂打機療法助中風者手部復康    

【明報專訊】中風導致身體傷殘的患者,僅三成可透過職業治療恢復部分上肢功能,成效並不理想。九龍醫院為此於2007 年成立「手部功能訓練及研究中心」,引進新治療方法,如以遊戲程式配合機械臂及虛擬真實遊戲等,有使用者非常受落,指一旦投入遊戲中,便會不自覺地移動機械手臂,藉以鍛煉手部功能。

九龍醫院引入暫未見副作用

九龍醫院職業治療部高級職業治療師陳玉蓮說,替中風患者鍛煉的傳統方法叫「運動再學習」,方式較沉悶。但九龍醫院兩年前成立手部功能訓練及研究中心,並與理工大學合作研究成果,目前已有逾1000 名病人試用新治療方式,初步認為新方式沒有副作用或不良反應。

60 多歲的潘先生兩年多前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初時連右手也難以提高,最盡力也只能提至腰部位置。當時他曾嘗試傳統職業治療方法,靠治療師以人手幫助拉筋等,他形容治療較悶及感到痛楚。08 年中起,他在九龍醫院物理治療部以機械手臂改善上肢功能,每周3 次、每次1 小時使用機械臂玩遊戲,以手動方式在電腦遊戲內搬蘋果、推車、淋花等,結果成功改善活動力。目前手臂功能已恢復七成,可提高至膊頭位置,自理能力亦有改善。

每周3 小時手臂功能恢復七成

除了機械臂,中心亦有一個活動導向性電療法,以電擊刺激手腕及手指伸展,防止手指經常處於曲狀,導致攣縮、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不過,使用心臟起搏器及有羊癇紀錄的患者,需注意治療副作用,以免電流刺激病情。

陳玉蓮表示,患者中風後3 至6 個月是接受鍛煉的黃金期,復元情况最佳,惟最後的康復情况因人而異。她希望日後可蒐集中心的研究成效,慢慢以新方法取代傳統治療。

逼吃糞案院舍 被削三成資助

明報
A08  |   港聞     2010-01-01

逼吃糞案院舍 被削三成資助    

【明報專訊】北區南方護老中心護理主任逼女院友吃糞便被判囚半年,護老中心同樣遭懲罰。社會福利署決定削減該中心三成資助,由原本140 個資助額,扣減40 個。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余偉錦批評,政府的懲罰方式如同消費,服務質素欠佳則減少「幫襯」,無法提升院舍質素。

社署發言人說,經過多月調查,並向南方護老中心管理層及有關職員了解事件,並參考法庭判決後,社署安老院牌照事務處人員昨再次與護老中心管理層會面。鑑於案情嚴重,而院方於數月前接獲投訴後,未有按「改善買位計劃」服務協議中《服務質素標準》規定,採取一切合理步驟以確保長者住客免受侵犯,社署決定扣減該院的買位數目共40個。為照顧該院長者住客的需要,社署將採「長者住客自然流失」的方式,逐步扣減有關買位數目。

南方護老中心現時每月約獲政府資助84 萬元,削減40 個資助額,約減少24 萬元,該中心至截稿前未有回覆本報查詢。

學者倡社署公開罰則

浸大助理教授余偉錦說,社署透過削減資助懲罰違規院舍,需留意院舍資助減少反而拖低質素。他又指社署應趁今次機會,公開各種程度的罰則。他建議訂立院舍的模範水平,達到水平的院舍可獲全面資助,確保質素, 「確保老人家獲照顧,政府責無旁貸」。

正言匯社社長張超雄批評,院舍質素欠佳的根源是長者領取綜援入住私營安老院制度,人均資助過低,安老院因價就貨提供劣質服務,政府有必要全面檢討資助制度。他又指人口老化愈見嚴重,建議加強培訓低學歷勞動人口,從事安老院看護工作,提供晉升機會及相應薪酬,加強照顧長者的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