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7日星期六

排隊文化凸顯都市文明

大公報 上官泰芙
2007-09-10
時評文化
排隊文化凸顯都市文明

排隊,也形成了香港文化中的一種現象。香港很少出現「一哄而起」、「蜂擁而上」的情況。香港人雖然好奇心重,大唱「行得快,好世界」之歌,喜歡湊熱鬧,但香港人其實是非常講究和遵守秩序的。這種「排隊文化」的形成和百年來英式的管治有些關係,英國人標榜「紳士風度」,影響到香港市民也養成了不那麼爭先恐後的公德心。整個香港社會風氣和都市節奏,幾乎都靠排隊維持,如果沒有了排隊這種形式,可能整個社會就無法運作了。因此,如果要提高來講,「排隊」是香港都市文化最基本的特色,排隊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證明着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裡,機會是人人平等的,生存狀態也是一視同仁的。

排隊顯示人人平等

只要閉着眼睛想一想,就會發現在香港,排隊這種形式是十分普遍的,也無處不在的,可能每天我們都要重複做好多次,不知不覺地排起隊。

先說交通方面的「排隊」:在飛機場、火車站,搭的士就必須排隊,含糊不得。不像上下班時間或下雨天,在馬路上截的士,因為無隊可排,往往後來者居上,有時還為了搶位而吵架。這是香港較為不文明的一面。但要是搭飛機劃座位,則對不起,哪怕你是腰纏萬貫的人,只要是經濟艙,大家一律平等。排隊的「圈兒」七拐八彎,你都必須乖乖地拉着皮箱排隊。

大街小巷均守秩序

在地鐵內,列車停站一側的站台,為你劃了好幾條黃線,從列車出來或要進入列車的,都分得很清楚。要是遇到上下班高峰期間,車廂爆棚,站台也擠得密密麻麻的,這時多半有工作人員在廣播和維持秩序,誰都要乖乖地排隊。在一般的巴士總站,乘客靜靜地排隊,很少出現混亂的局面。香港為什麼不混亂,到處都顯得井然有序,全因人們自律、守本分;要是你突然打尖,必然會引起咒罵,惹起「民憤」,後面阿叔、師奶、老者會群起而攻之,將你等同過街老鼠一般對待,你必然承受不住壓力而趁早放棄排前的念頭,灰溜溜地排到後面。這種自律加上市民共同監督的方法非常行之有效,正是這種方式令香港呈現一片文明。

再說「飲食」:香港是美食天堂,但許多食肆都有人滿之患,也都必須排隊。一些頗有口碑的茶樓,排隊變成「派籌」,意思一樣。如是開在大街大巷,門口常見人群;開在樓上、商場的,則會讓你坐在椅子上等候。中午在快餐店,收銀處前往往會排起長龍購票,取食物時又再排一次隊;等候座位,又排一次,也許只有你一人在等候,人少但是等的時間不短。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餐廳或茶樓推出「又平又好」的下午茶,也可吸引食客大排其隊。

人人自律安居樂業

我們只要到鬧區一走,就會看到一些著名的大廈內既有書店,又有學院、補習社,或讓人領取禮品的信用卡公司,其底層有時也會排起長龍。電梯將乘客一批一批載上去,超重就會請你等下一趟。到了領取禮品時,又得排一次隊。買六合彩彩票、足球下注,這些與「發財」有關的好事,往往人特多,幾乎沒有一樣不需要排隊。在「股票上市熱」的那段日子,我們就見到在一些銀行門口裡三圈,外三圈,大家排着隊,為的只不過是領取一份「抽新股」的表格。再說銀行,「排隊文化」在香港經濟幾度動盪中令人渾然不覺形成,大部分銀行你存款、入錢都要排隊。尖沙咀一家老牌銀行內的大廳上,更為壯觀,等候辦事的人自己抽了次序票據之後,就坐着等候了,電腦屏上會用數字及次序告訴你還要等多久。

在超市購物,在電影院前購票也都需要排隊,概莫能外。在政府部門、旅行社辦理一些證件,排隊文化更是大派用場。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排隊文化,社會才顯得那麼有秩序和次序,香港才體現出是了不起的文明之都。生老病死還不是如此?內地「排着隊」來港生產 (分娩) 的孕婦,因為不合規則,門被堵上了。如果此門一開,醫院可能有人滿之患,香港產婦的床位就要出現「雀巢鳩佔」的狀況了。香港的政府醫院,由於制度好,價錢便宜,看病的人特別多,當然也要排隊。這一「排」時間之長非常驚人。有些病要診斷,排期短則半年,長則一年之後。有些病不能等,但香港看政府醫院的人特別多,醫生、病房均不足,看來一時無法解決。

有幾類「排隊」非常瘋狂和驚人。例如追星族,為了見見偶像 (歌星、明星等) ,握握手,不惜排通宵的隊。她們搬草蓆,帶枕頭,在人行道上睡覺,為的只是等待第二天那麼幾秒幾分鐘的「心跳時刻」。

再如地產熱、買樓花熱的時期。為了買平樓、靚樓,我們不是猶記得一些中產人士全家出動排隊買樓花嗎?時期不同,如今我們只要到一些將落成的新樓去看,便見經紀人「排隊」爭看客……。

總的說來,香港的「排隊文化」是很好的文化。由於已成為風氣,香港基本上呈現一派安寧。因為這種排隊文化的保障,香港人才能安居樂業。「排隊文化」既有自律性,也有監督性,是一種「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機會」的共識。只要這種高度自覺的風氣永不消失,香港必會永遠和諧,更加進步和文明。

作者為資深出版人,作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