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7日星期六

中國遊客為何高聲說話

大公報 章明
2007-10-14
如是我見
中國遊客為何高聲說話

消息傳來,舉國愕然。近來多家傳媒報道,我國不少出境遊客在國外舉止不當,形象欠佳,今年歐洲酒店業舉辦的全球遊客評選時,中國遊客形象排名倒數第三。我國外交部向我駐各國領事館發出指示,要求各領事館提醒我國公民在出國期間的言談舉止應當注意十幾種問題,保持自己的端正形象,避免出現不文明行為。–––這些不文明行為包括在街上亂撿東西、違犯當地的某些禁令、遇到麻煩時向對方執法人員行賄等等,而排在第一位的則是:在公共場所高聲說話。

我國外交部的措施是十分恰當而得體的。文件中列舉的「不文明行為」雖然在我們看來都是小事,可在許多發達國家裡卻看得很重,有的行為 (如當場掏錢行賄) 甚至於會引起法律糾紛。咱中國人 (不是全體也不是大多數) 好不容易有錢能夠出國旅遊了,可如果花錢買來一樁涉外官司,豈不大煞風景而且冤哉枉也!再說這些問題大部分是由於隔膜引起的,要是有人事先提醒一下,我相信都不難避免。–––只除了一樁:這就是「在公共場所高聲說話」。這個問題是大多數國人都患有的一種痼疾,即使事先有人提醒也是無效的。我這樣說決不是誇大其詞、嘩眾取寵

追根溯源,中國人並沒有高聲說話的毛病。咱們是「禮儀之邦」,人們多多少少都可能受到孔子的一點影響,《論語》一書不僅記載着孔子的言論,也記載着他的儀態舉止和聲音笑貌。孔子做人是「溫良恭儉讓」,說話是「恂恂如也,侃侃如也,誾誾如也。」 (都是溫和、恭敬、誠懇的意思) ,他決不贊成說話轟轟如也,洶洶如也。所以兩千多年來,中國人自士大夫至於文盲都一致認為「斯斯文文」就是一個人的好的形象。斯文過了頭就是懦弱,受壓迫也不敢叫苦。「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魯迅所寫的舊社會的狀況恐怕也和孔子有點關係。但是評價孔子學說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我只想說明:兩千多年來,中國人並沒有高聲說話的傳統。

可惜的是,「兩千多年來」都是歷史,只有最近五十多年來才是對「高聲說話」有決定意義的。恰巧,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始,直到今日也還沒有止,我們經歷了兩個階段的「全民高聲吆喝」的超強度大運動量的訓練,收到了極大的效果。第一階段是政治吆喝。在一場接一場的政治運動中,全民高呼口號,高唱頌歌,「萬壽無疆」要喊三遍,「無限忠於」必須四番,「萬歲」則喊得越多越好。歌聲喊聲,直沖霄漢,洋洋乎盈耳哉!這還只是每天必做的尋常功課。若是聲討反革命集團,批鬥牛鬼蛇神,當然就更加電閃雷鳴,地動山搖了。持續二十餘年的政治吆喝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福祉,也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但光說它對於增強國人的肺活量、鍛煉聲帶的堅韌性,無疑是大有好處的。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人又迎來了第二階段的「全民高聲吆喝」的訓練,這一回是市場吆喝。賣瓜的說瓜甜,吆喝自不可少。但是有了前番的功底,人們吆喝起來就有點邪門兒。借助電視的普及,每家每戶都給你埋伏了迫擊炮和機關槍,炮手槍手都是有頭有臉的大明星,你一不小心他們就開起火來,雖不致血肉橫飛,至少也讓你寢食難安。「我爺爺的爺爺都說好!哈哈哈哈!」「孝敬爸媽,腦百金!」「脫髮重生,白髮變黑!一周見效,無效退款!」「你還猶豫什麼?拿起電話,訂購呀!」明星們也真夠膽,只要給錢,真的假的全都不管,即使觸犯法律也照樣吆喝不誤。這第二階段市場吆喝訓練的作用也絕對不可小覷,何況它至今還在不斷加強呢。

就這樣,經歷了半個世紀、兩個階段「全民高聲吆喝」的大訓練,如今中國人 (包括我本人在內) 已經個個都練成了鐵齒銅牙金嗓大喉外帶半聾的耳朵,一開口就是高分貝,大嗓門,渾然不覺,習慣成自然,華佗也束手了。

當然,也並不是無可挽救。當前我國大力提倡建設和諧社會,這就是一劑對症的良藥。不過,半個世紀積澱下的沉疴,恐怕也得治療五十年才有望痊愈,願我們大家都不怕艱難而且富有耐心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