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7日星期六

快樂是……錢?

信報財經新聞 章可怡
2009-05-29
楓情萬種
快樂是……錢?

  錢能不能買到快樂?為什麼這個題目永遠在講?因為這個題目永遠沒有答案,更正確的說法是:人們不肯接受真實的答案。金融海嘯中,說所有人都窮了,在大原則上是沒錯的,分別在窮得多或窮得少,如果錢多少與快樂是成正比,那麼全世界的人都不快樂,不快樂又怎樣?最極端去到自殺,但看來全球並沒有誰因金融海嘯尋死,是否可證明錢少了並非不快樂?從調查中得知,五十和六十年代,全球整體的景況不如現在,但現在的快樂指數不比從前高,結論是:錢與快樂並非成正比。卑詩省的西門費雷沙大學心理學系討論這個話題時,又從「快樂是……」開始。

  沒有人會反對的快樂定義之一是:快樂是欲望得到滿足。一句話,可作的文章無限,所以這題目講不完,因為人的欲望何其多。

  現在比半世紀前的世界,發達多了,照理人應該更快樂,事實上不是,因為欲望無止境。五六十年代,多數家庭住在分租的房間中,一梯多伙共用廚廁,擠一擠,就一就,就過下來了。當時大家的欲望是:有自己一家一伙的房子住就好了。六十年代末香港開始發展房地產,政府發展全世界最大的公屋計劃,大部分香港人都可一家一伙了。到了九十年代,講究無敵全海景、豪宅,而屋內的裝備如電視、電腦等等,誰擁有最新最酷者誰就快樂些,這也是一個短時間,新的欲望即刻出來,而且又要照顧或滿足其他快樂成分,如朋友、見聞、經驗、名譽、美學,這些都是欲望,不會一次得到就永遠滿足,追求滿足就是追求快樂,這些要錢嗎?你話呢。

  欲望得到滿足之外,另一個快樂的因素是「我更優勝」,有比較才分勝敗,當人在固定的圈子中欲望基本滿足了,但走出去,或不必走得太遠,我鄰居的車子就大過我的、型號新過我的,我要贏過他……真的有人無止境地給自己訂定目標。

  因應人有不同的個性,有人從一己私欲得到滿足而快樂(完全無可非議),有人從可讓他人快樂中得到快樂,像畢非德、蓋茨,他們用天文數字那麼多的錢做慈善,滿足他們從助人中得到的快樂。錢當然買得到快樂。

  沒有多少個蓋茨、畢非德,普通人唱披頭四、滾石唱過的:「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是免費的,你就留給鳥兒蜂兒吧。至於我,我需要錢。錢才是我所要的。」(Berry Gordy,195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