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星期五

港無滅貧目標 只有創富扶貧

香港經濟日報
A26 |  社會要聞 |  爾事港 |  By 葉鏗然     2009-10-23

港無滅貧目標 只有創富扶貧    

貧富懸殊這議題,令人反思怎麼才算是貧,誰人才叫富?任醫生與律師的夫婦稱買不起樓,是富還是貧?居住公屋的富戶,又孰貧孰富?

特首貧窮定義 低於綜援收入

曾蔭權上周四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首次表明他心目中的貧窮定義。他說,低於綜援的收入便是貧窮。

若是如此,收入低於綜援的,轉為拿綜援,不就脫貧了麼?到時,香港不就成功滅貧?

貧窮討論可分絕對貧窮及相對貧窮,絕對貧窮即沒有足夠資源維持生命,只需解決生存所需便可脫貧;相對貧窮則是指未能過着一般人的慣常生活方式,即生活在貧窮綫以下的人。各地貧窮綫有異,一般定於入息中位數的4至6成,本港不設官方貧窮綫,而社聯則以住戶入息中位數5成計算,最新推算本港有123萬貧窮人口。

學者相信曾蔭權眼中的貧窮是絕對貧窮,因此綜援確保人生存,不確保人好好過活,綜援學童有書簿津貼,但不會有上網津貼。社聯業務總監蔡海偉更質疑,政府曾於99年減綜援,以此作貧窮綫不準確。即使綜援綫可視為貧窮綫,「不是定了一條綫就不做事」,這條綫下有96萬人,僅一半人取綜援,其餘一半怎麼辦?

123萬窮人 要等6產業脫貧

世界不少地方都定下滅貧目標,作為扶貧的決心,香港卻沒有滅貧目標,只有創富扶貧。曾蔭權今年施政不扶貧,在其剛出爐的施政報告第123段,表明「香港作為城市經濟體,解決就業及貧窮問題,要依靠經濟增長,共同創富……羣策羣力推動產業發展,才是治本之道」。

特首的「妙計」令不少社福機構和學者摸不着頭腦,到底推動醫療產業,多聘醫護還是清潔工?到底辦大學多聘用教授還是校工?到底共同創富後,貧富如何分享?123萬的貧窮人口,又是否要苦候六大產業成熟起來,才可脫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